建峰浩康:以高价值专利培育构筑氨基树脂产业创新高地


Release Time:

Aug 21,2025

在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一批刚下线的高亚氨基甲醚化密胺树脂正通过严格检测,即将发往国内知名汽车涂料企业。这款搭载多项专利技术的产品,凭借固化速度提升20%、耐溶剂擦拭次数突破500次的性能优势,已成为市场抢手货。这是该公司深耕高价值专利培育结出的硕果——作为重庆市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项目(第二批)承担单位,建峰浩康通过系统性布局,在氨基树脂领域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。

制度先行,筑牢创新管理基石

“专利不是实验室里的成果,而是能转化为生产力的‘硬通货’。”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平介绍,项目启动之初便成立知识产权专委会,将专利管理嵌入研发全流程。依据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》,公司制定了涵盖专利挖掘、布局、转化的全流程管理制度,由质量技术部统筹,每季度复盘制度执行成效,从申请量、授权率、资产增值等维度进行量化评估。

这套动态调整的制度体系,让创新有了“指南针”。研发团队在开展氨基树脂甲醚化、乙醚化技术攻关时,知识产权专员同步介入,通过专利导航分析全球技术布局,规避侵权风险的同时,锁定10余个核心技术突破点,为后续专利布局找准方向。目前,公司已发布《高价值专利培育管理办法》,明确专利培育与产业化目标的联动机制,使创新投入“看得见回报”。

靶向攻关,锻造技术护城河

在公司实验室,首席工程师钟力带领团队调试着新研发的甲醛回收装置。“这套设备能将尾气循环利用率提升30%,相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。”他指着设备介绍,项目聚焦氨基树脂合成关键工艺,在甲醚化反应效率提升、生产废水处理等领域取得9项技术突破,全部同步申请专利保护。

这种“研发即确权”的模式,让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。通过解析行业痛点,公司重点攻关热固性涂料中涂膜性能不足的问题,研发的高性能交联剂使合作企业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%;开发的低游离甲醛粘合剂,助力轮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15%。截至目前,项目已获得10件发明专利受理,覆盖合成工艺、环保设备等全链条,形成“生产-环保-应用”的专利组合。

多维转化,让专利“活”起来

1000万元专利质押融资到账,为新生产线建设注入了强心剂。”公司财务负责人拿出与中信银行的合作协议,以“环保型阻燃水溶性高亚氨基密胺树脂”专利质押获得的资金,正用于5条智能化生产线升级。这是项目探索专利价值实现的生动实践。

产学研协同则打开了技术转化“快车道”。公司与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,承接10项发明专利许可,将脱硫剂、催化剂等技术融入生产流程,推动3项新产品实现产业化。同时,12件产品通过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,其中“橡胶粘合剂”凭借关联2项核心专利,成为轮胎行业替代进口的优选材料。

示范引领,释放创新辐射效应

从实验室到生产线,从专利证书到市场订单,建峰浩康的实践为化工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项目形成的“研发-专利-产业化-融资”闭环模式,其编制的《2万吨/年氨基树脂工艺操作规程》等3套技术文件,成为行业标准化生产的参考样本。

“我们将持续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为引擎,向世界一流氨基树脂企业迈进。”总经理李平表示,下一步公司将推动专利组合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,让创新成果更好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建峰浩康  钟力)

相关资讯